新葡京门户网站

推进基层社恢复建设 打造为农牧服务前沿阵地——巴彦淖尔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日期:2019-03-08   

  

    巴彦淖尔市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全区空白苏木乡镇基层社恢复建设的战略机遇,在基层社大部分撤销、资产几乎殆尽的不利情况下,因地制宜、因社施策,狠抓基层社恢复建设,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新突破,发展活力、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基层社总数达到73家;基层社实现销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市供销系统销售总额的36.5%。干召庙镇基层社等3家基层社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基层社标杆社。

    一、“三项举措”推进基层社恢复建设

    争取党政支持。争取政府出台了《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旗县、乡镇对基层社建设予以相应支持。市委政府将基层社恢复建设列为重点改革事项,为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分管市长高度重视,协调财政、国资、工商等部门,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注册了资产运营公司,为恢复建设提供了运营平台。

全力推进建设。市社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统筹推进恢复建设工作;组织全市供销系统观摩学习先进基层社的经验和做法,重点剖析“土地托管”、“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发展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市社实行班子成员“三次见面”工作法,即基层社选址时,深入基层,指导场所设计建设;建设过程中,深入基层,掌握工程进度、协调相关工作;考核验收时,深入基层,督导问题解决,切实做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把推动工作的合力投入到基层一线上,把区社的要求贯彻到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基层社“建得起、稳得住、能发展”。

    突出合作共赢。一方面,市社将基层社建设列为旗县社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建立了基层社建设微信群,组织旗县社和能人大户学习研究内供销明电发﹝2018﹞4号、5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建设中的问题,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协调乡镇推荐运营规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或涉农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发挥他们资金、业务优势,合力推进基层社恢复建设。同时,强化教育培训,组织相关培训353次,培训基层人才和新型农牧民7万人次,努力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人才队伍。

    二、“三措联动”拉动基层社创新发展

    以村社共建带动发展。坚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事业共兴”,探索推广“基层社+镇村两委+专业合作社”模式,将基层社的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密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努力营造党支部引领、基层社推动、专业合作社带头、农牧户参与的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如,临河区干召庙乡基层社与村“两委”达成合作协议,共建服务平台和服务队伍,通过规模化服务获得收益,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又提升了基层社的服务能力,实现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目标。

以改革创新推进发展。坚持市县合建,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基层社建设和发展。如,五原县社创新考评机制,建立了基层社建设互评互检制度;建立完善治理结构,组织所有基层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临河区双河镇基层社强化技术创新,发展微工厂项目,以远程智能配肥机为载体,打造物联网+农业服务平台、智能配肥与水肥一体化服务平台,成为先进的“化肥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基层社建立新型日用消费品网络,帮助了1000多人就业,为全旗广大农牧民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

    以供销文化引领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供销文化,在“七一”等节日与文体局合作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积极参加市委政府“促振兴、惠三农”百日行动,向广大农牧民送文化、送信息、送服务。举全市供销系统之力建成了供销文化陈列馆,对各地存留的各类供销合作社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切实做好供销文化传承,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三、“多个领域”发挥为农牧服务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土地托管。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依托基层社开展多种形式土地托管。如,五原县套海镇基层社所属的新光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葵花、玉米、小麦连片规模化种植,为农民提供耕、平、耙、种、收等服务,土地托管面积8.7万亩,服务农户1740户。2018年,全市供销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超3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基层社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如,临河区曙光乡基层社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成富硒小麦及麦后复种西兰花科技示范园,亩均收益达3000元。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基层社挖掘传统文化,发展羊皮画手工艺品产业,实现销售260万元,利润22万元。五原县乃日乡基层社与村党支部开展村社共建,共同发展蛋鹅养殖产业,营业额近80万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构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立足于时间早、质量优、价格廉等优势,服务春耕备耕工作。2018年,全市供销系统累计供应各类化肥39万吨,占全市总需求的69.6%;生产销售配方肥专用肥3.1万吨,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结合“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健全农产品生产体系、销售服务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等特色农产品经营比重,全市供销系统已有10家合作社具备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应能力。

    拓展综合服务载体和渠道。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电子商务、科技咨询、就业指导、邮政、电信、金融等服务,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农村第三屏”和“店E通”业务,为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提供载体和通道,成为嘎查村经济社会文化信息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落实70余台套设备的选址入户工作。

  

上一篇: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阿拉善盟供销合作社
下一篇:创新发展方式 践行服务宗旨 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联合社